11月16日至18日,以“創新驅動造福人類——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的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烏鎮舉行。圍繞互聯網經濟、互聯網創新、互聯網文化、互聯網治理和互聯網國際合作五個方面,中外互聯網行業嘉賓云集,上演頭腦風暴。
作為世界互聯網大會的永久落戶地,烏鎮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智慧小鎮,互聯網給這座千年古鎮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智慧養老、智慧旅游、智能交通等讓這座小鎮靈動起來。
可還記得,去年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烏鎮智慧養老服務模式”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肯定和鼓勵。經過一年的深化和提升,烏鎮開啟了“烏鎮智慧養老2+2新模式”,實現了居家和社區養老、醫療服務的全覆蓋,在面上惠及了區域內所有老年人的服務需求,在全國養老行業開創了醫養深度融合的新模式。
其實不僅僅是在烏鎮,智慧養老作為我國應對“人口老齡化”影響的策略,已在全國范圍內實現探索應用。
南寧——虛擬養老院
11月初,南寧市人大常委會開展虛擬養老院專題調研活動,政府各相關部門、養老機構代表等共同把脈南寧市虛擬養老院建設,為老年人的夕陽生活增加“新活力”。與傳統養老方式相比,“虛擬養老院”不是真正的養老院,而是利用互聯網技術,整合養老服務產業資源,把家政、生活、醫療、娛樂等服務集合成為一個“網上養老院”,可以讓中老年不必住在養老院被動地接受服務,而是在家也可以挑選、享受專業化的養老服務,這種模式也被形象地稱為一座“沒有圍墻的養老院”。
沈陽——多方落實,完善服務
面對養老難題,以及養老產業背后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遼寧省已開始搭建智慧養老平臺,智能終端、全桌椅、無障礙爬樓機、社區服務中心等在沈陽、大連等地落地。目前,沈陽已經建成了10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而在未來,沈陽市將建成50個區域性居家養老服務中心。
天津——醫養結合遠程監控平臺打造智慧養老
天津市河東區民政局引入社會化養老機構,以“互聯網+”健康為特色,打造了300多平方米的東新街老年日間照料中心,除了設有體檢設備的健康管理室和供老年人活動和咨詢的多功能活動室外,還配備了全市首家醫養結合遠程監控平臺,利用大數據分析和互聯網技術,讓老年人安心在家養老。
南通——打造智能化養老之家:養老公寓
江蘇南通移動參與打造的智能化養老之家——南通天潤養老公寓迎來了第一批老人的入住。該養老公寓同時具備護理監護、健康管理、安全定位、緊急報警等多種信息化功能,助力南通養老事業邁進“互聯網+”時代。
此外,多地養老院紛紛引進“養老機器人”,州、濟南、天津等地社福機構和養老院,近來陸續引進“養老機器人”,陪老人聊天解悶。
今年5月,杭州市社會福利中心引進一批服務型機器人,機器人“阿鐵”可透過500萬像素鏡頭辨識老人行為,并可進行身體健康數據分析、遠端醫療救治、提醒何時該吃藥,還會隨歌曲起舞,陪老人互動、聊天解悶。
山東乳山市的老人安養中心,引進的“機器人保姆”,具有智能看護、互動等多種智慧養老服務功能,除了會說故事,還會跳《小蘋果》。只要充滿電后可待機72小時,管理人員通過手機端,也能指揮機器人為老人提供服務。
天津今年開始推廣智能化養老工程,在社區的老人家中設置智能機器人,隨時關注獨居老人生活中的突發情況。老人有什么不適,可即時透過機器人與養老院或服務平臺語音對話,養老院會根據情況安排護理人員到老人家中提供幫助。
隨著我國養老問題的越來越凸顯,實施智慧養老策略已成為一種趨勢,如何讓智慧養老有效落地,同時企業又能有效促進我國智慧養老產業發展商機,是目前養老行業共同關注的問題。而面對這兩點,我們首先需認清我國目前的養老產業狀況。
在2013國務院35號文《關于加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中,國家提出要建立“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養老服務體系”。國家開放了外來資本在養老市場的布局,自此由“國字號”開始進入自由競爭市場。據相關數據報道,2015年我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達403.40億元,同比增長41%,預計到2018年,我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將達到1300億元,未來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達48%左右。而另有數據報告稱“到2020年,全國將有4.8億人邁入老年階段,占總人口的35%,而整個養老產業規模將達到GDP的三分之一”。這么看來,養老產業是塊大蛋糕、政策利好的大風口。
但據全國老齡辦宣傳部主任刁海峰介紹,中國老齡化和世界老齡化基本同步,但是配套卻相對落后。比如老年人社區服務,“我們太粗放,我們的老齡服務的廣度、力度都差很遠,服務的品種也比較單一。在保障性、服務能力方面都差很遠。”相比養老產品,養老服務業是目前我國養老產業發展的一個明顯短板。現在中國老年人花錢比較節儉,愿意買產品,但不愿意買服務,“所以企業了解老年人的時候也要能影響觀念更新,引導老人愿意為服務買單。”
此外,探索建立“醫養結合”的智能家居養老新模式,實現智能家居養老服務標準化,非常緊迫。一方面要加快相關專業人才培養,另一方面要加強對原有非專業社工人員的教育培訓,提高其素質與能力水平。要達到根據老年人的不同需要,能夠全方位地提供不同層次的養老助老服務。在為高齡老人、低收入失能老人配置智能家居設備的同時,還要提升跟蹤監護手段,即便老人出現意外不能呼叫,也能被及時發現。只有真正做適合老年人應用的產品與服務才能真正促進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