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深圳寶安區福永,這里聚集了一批大小各異的LED企業,這里見證了顯示屏行業的高峰與低谷,這里生產出來的顯示屏遍布世界各個角落。
張浩(化名)是一家LED顯示屏企業的負責人,其成立的顯示屏企業已有八年之久。發展至今,顯示屏業務有點像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公司已經到了再一次選擇的十字路口,諸多困惑擺在公司創始人張浩前面。
如果不轉型LED照明,單純依靠毛利低微的顯示屏業務,公司未來的持續發展將會陷入困境。如果從顯示屏轉型LED照明,那就需要大量資金和技術研發作為支撐,倘若轉型不成功,那就只會給企業帶來更大的風險。特別是對于民營中小企業來說,辛苦創立發展幾年時間,好不容易規模超過億元,完全自力更生,沒有政府補貼,沒有資本市場的反哺,一分一厘都是辛辛苦苦從市場上賺來,轉型之路需要鋪墊足夠的資金,正如張浩所言,“如果錢燒光了但是水還沒開,那該怎么辦”?
轉型LED照明?
該如何做選擇,放手LED顯示屏業務還是押注未來市場廣闊的LED照明?這是張浩創辦公司以來需要業務轉型時面對的第一個困惑。
現實是,LED顯示屏業務的毛利幾乎見底,LED顯示屏的凈利潤貢獻已經非常小。“現在顯示屏業務毛利率大概是6%左右”,張浩向《LED市場》記者坦言。
這也就意味著規模上億元的顯示屏企業,毛利也就只有六百萬元左右。而顯示屏企業的客戶一般都比較分散,賒款情況并不少見,再加上顯示屏一般對供應商的貨款基本上都不會拖欠太久,資金鏈顯得尤為重要,如果資金鏈一短缺,問題將會接踵而至。早前,鈞多立、浩博光電的相繼倒閉,都是因為資金鏈斷裂引發的慘案。
張浩對資金鏈的認知比誰都深刻,也就是相繼爆出的顯示屏企業倒閉事件,更加堅定了他轉型做LED照明業務。
時間倒回三年前,LED顯示應用市場是國內LED應用領域中發展最早、最為成熟的市場。根據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的統計數據,2005年-2010年,我國LED顯示屏應用市場規模從40億元增長到185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30%,是我國LED應用產品發展最為迅速的領域之一。2008年全國LED顯示應用市場銷售達到百億,市場規模達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高度。
也就是在2008年顯示屏行業高峰期之時,張浩就意識到,顯示屏行業終將會走到低潮,如果走到那樣的階段,公司還沒做出改變,那就會被行業淘汰掉。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張浩有意識地帶領公司逐漸轉向LED照明,但在LED照明的布局之路上,張浩每一步走得謹小慎微,生怕步子邁得快了走得錯了就誤了公司前程。
“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我就帶領公司研發LED照明,當時是用顯示屏業務賺來的錢投入LED照明,天天燒錢。目前LED照明業務已經占據50%,未來公司主營業務將以LED照明為主。”張浩向《LED市場》記者表示。
此外,對于公司在LED照明的定位上,張浩明確表示,不走低端路線,而是走中高端路線,專注于產品品質。按照張浩的標準,“只能允許有十萬分之一的不良率,而且我們的產品必須要有第三方機構來做認證,認證通過的產品才能銷往市場”。
資金鏈困局
問題來了,作為一家非上市公司,沒有政府背景自強自立的民營企業,如果要發展LED照明,就得需要一大筆資金,建立新的廠房、設立光電實驗室、購買自動化設備、組建新的技術團隊,如果后續需要品牌投入、渠道建設,這將會需要得到的資金更是一個無底洞。
可現實擺在眼前,對于一個規模兩億元,毛利也就一千多萬元的公司來說,一方面要保證現金流的順暢,另一方面還得保證新的LED照明業務得以順利開展下去,資金成為一道過不去的門檻。
“解決資金問題有很多種,第一,在國內登陸資本市場,目前對于LED企業來講可能門檻更高一點,這就需要LED企業業績足夠大,凈利潤至少5000萬元以上才比較有把握;第二,與國內優秀企業合作,合并報表抱團上市,但上市主體的設計和整合合作企業之間的關系是一大難題;第三,選擇海外上市,比如紐約證券交易所、港交所,海外證券市場門檻相對較低,上市時間快,但募集到的資金也相對少,市場程度高,有被做空的風險;第四,尋求上市公司的并購,通常部分股權現金套現,部分股份與上市公司股權交換,變相上市,成為上市公司的股東,用上市公司資金把公司做大做強。”廣東省半導體照明產業聯合創新中心金融服務部部長田崇亮表示。
行業景氣之時大家最憧憬的途徑之一就是成功進入資本市場。但截至目前,以LED顯示屏為主營業務成功登陸資本市場的有洲明科技(002587)、聯建光電(300269)和利亞德(300296)等三家企業。
上市公司不差錢。洲明科技轉型LED照明可謂大刀闊斧,在穩固渠道建設的同時,正式進入電商領域,先后進入天貓、京東等網上商城,精心打造一個為線下服務的線上平臺,為經銷商開拓新型分銷渠道,切實踐行合作共贏的理念。同時,洲明科技通過手機應用程序,產品動畫、微電影、微博、微信等多種富媒體傳播形式快速傳播洲明的理念及產品價值。
這是張浩之輩最羨慕嫉妒恨的一件事情了,可以為了新業務的順利開展砸進大把大把的資金。上市之夢成為張浩創辦企業的遠大目標之一,可殘酷的現實還是發生了,2012年LED顯示屏歷經了前所未有的低迷,行業內具規模的企業如博倫特、愿景光電、浩博光電、大眼界等企業相繼倒閉。
2013年,LED企業上市之路更添寒意。截至今年5月,《LED市場》記者從證監會官方網站統計發現,以LED相關業務為主營業務的公司中,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報企業已被終止審查的名單為大連路明發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南藍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金立翔藝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迪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翠濤自動化設備股份有限公司、杭州中為光電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LED公司,其中北京金立翔藝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營業務就是LED顯示屏業務。
業績持續增長性是證監會考核擬上市公司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某一細分市場的增長性是可以預見的持續低迷,只要是這一類型的企業上報材料,如果沒有其他強勁的業績增長點,被證監會退回來的可能性就逐漸加大。”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人士向《LED市場》記者表示。
鑒于此,田崇亮建議,“如果企業需要資金,通過上市來實現相對比較漫長。但登陸新三板的門檻相對低,而且可以短期實現融資。此外,上新三板對于企業來講也是創辦板上市之前的強身健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