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臨近年關,中國LED上游芯片開始清理庫存,再次沖擊了原本已夠混亂的價格體系。
目前全世界LED芯片市場容量對MOCVD的需求量在1600臺左右,但全球現有的MOCVD設備數量卻在2800臺左右
“最近大陸幾家主要的LED貨了。芯片企業又開始甩”11月初,LED芯片廠家湘能華磊董事長助理葉國光對記者透露,雖然LED芯片廠家甩賣的是次品,但對LED芯片市場價格產生了很大的壓力,“很多LED芯片廠家近期將LED芯片價格調低了10%左右,以應對市場沖擊。”
殘酷的是,大陸LED芯片廠家原本產品毛利率就不高,再次下調價格無疑讓企業經營雪上加霜。
“按照目前LED芯片價格下滑的速度,大陸LED芯片廠家基本是虧損經營,盈利點完全在政府的補貼。”臺灣晶元光電董事長李秉杰一針見血地說。
浪潮華光市場總監劉琦指出,在LED行業產能過剩的大背景下,價格戰成為刺激需求的主要手段之一。“為了吸引客戶,很多LED芯片企業只能想盡辦法變相降價,市場競爭有點進入無序的狀況。”
變相降價
“持續一年的LED上游產能過剩危機并未緩解,LED芯片價格戰還將持續。”亞威朗光電副總裁申廣表示,產能過剩的結果是,國內企業上游設備MOCVD(LED外延片生產設備)設備開工率僅五成左右。
“一方面是因為糟糕的市場行情,另一方面,企業難以生產出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申廣說。
高工LED產業研究所(GLII)統計,截至9月30日,國內MOCVD設備的保有量在896臺,平均開工率為58.4%,產能利用率僅為30.1%。
葉國光表示,即便LED芯片現在開出來的產能,真正能銷售出去的也只有七八成,還有兩三成放在倉庫里轉為庫存。
“銷售不出去的產品一般會在年底突擊甩貨。”葉國光說。
其實甩貨風潮也是LED芯片業界的恐慌體現,因為擔心與國內LED芯片老大三安光電甩貨撞期,屆時價格可能更加沒有保障。三安光電財報顯示,截止9月30日,三安光電的庫存高達9億元。
業內人士透露,三安光電每個季度會清理一次庫存,銷售價格比正常售價要低很多,“一般是市場價格的三折。”
“一部分臺灣LED芯片企業也開始甩貨。”葉國光透露,臺灣泰谷、臺灣新世紀光電和臺灣隆達也將不符合LED背光質量的次品低價出貨給大陸低端照明廠家。
“降價是今年LED芯片行業的主旋律,降價的方式也多種多樣。”浪潮華光市場總監劉琦告訴,比如一款LED芯片正常的市場價格是每千顆5元,包裝成沒有質保的“專案品”后,每千顆的價格立刻降至3.5元。
激烈價格戰導致LED芯片企業的產品毛利率迅速下滑。
記者注意到,LED芯片企業三安光電、乾照光電、士蘭微、華燦光電的產品毛利率無一例外都出現了下滑。
李秉杰表示,按照目前LED芯片價格下滑的速度,大陸LED芯片廠家基本是虧損經營,贏利點完全在政府補貼
三安光電、乾照光電、士蘭微2012年前三季的產品毛利率分別為26.93%、42.22%、22.36%,同比去年前三季分別減少33.41%、32.77%、27.68%。華燦光電2012年前三季的毛利率為33.06%,比今年上半年減少8%。
“今年LED顯示屏芯片價格至少下降了50%以上,”華燦光電銷售總監汪德鵬無奈地說。申廣指出,小功率LED照明芯片價格今年以來下降了30%。
“價格戰越來越厲害,現在大部分封裝企業向芯片企業拿貨,首先不是問產品性能如何,而是價格夠不夠低,價格逐漸成為決定購買的主要要素。”葉國光表示,封裝廠家把價格壓得越來越低,絕大部分LED芯片都是虧本經營。
申廣表示,目前LED芯片價格其實已沒有下調空間了,廠家只能在新材料的應用和設備良品率上下工夫,以求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
據悉,大陸企業的MOCVD設備良品率在70%-80%,相比臺灣企業80%-90%的良品率,仍有提升空間。
在價格戰的籠罩下,LED上市公司的業績一片愁云慘霧。
“現在價格戰給芯片企業造成很大壓力,像我們現在主營業務是顯示屏芯片,價格下降這么多,華燦必須保證銷售數量增長一倍才能維持和去年一樣的收入。”汪德鵬說。
根據高工LED產業研究所(GLII)數據,大陸6家LED芯片上市公司中,僅有三安光電一家實現了營收和凈利的同比增長。乾照光電、德豪潤達、士蘭微、華燦光電的營收和凈利都呈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行業加速整合
“價格戰會持續多久,目前還不得而知。但如果競爭對手的LED芯片價格向下,晶元光電的業務也會跟著向下。”李秉杰表示,像這樣的降價,廠家產能開得越大,虧損得越多。芯片形勢持續走低,企業無不受影響,晶元光電也不例外。
“現在是芯片行業的整合期,在這一波浪潮中,大家至少要苦3年。”李秉杰說。
業內人士指出,激烈的價格戰導致臺灣LED芯片的性價比已無太多優勢。競爭的無序,也加速LED廠家之間的整合。
李秉杰表示,目前全世界LED芯片市場容量對MOCVD的需求量在1600臺左右,但全球現有的MOCVD設備數量卻在2800臺左右,一旦所有MOCVD設備產能完全釋放,整個LED行業都將面臨洗牌。
或許正基于此,晶元光電在8月并購了廣鎵光電。并購成功的原因是,廣鎵光電受三安光電沖擊,虧損嚴重。
首例LED陸資入臺案也在近期浮出水面。11月12日,三安光電公告,子公司廈門三安光電公司將以5.06億元收購臺灣璨圓光電19.9%的股份,成為璨圓光電第一大股東。據悉,璨圓光電在臺灣收入規模僅次于晶電,擁有上百臺MOCVD設備。
“這僅僅是開始,LED行業整合洗牌還將持續進行。”一位業內資深人士說。
GLII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三季度末,大陸擁有MOCVD企業的數量為44家。其中,擁有50臺以上的企業數量占比11%,30-49臺之間的占比7%,20-29臺之間的占比7%,10-19臺之間的占比34%,1-9臺之間的占比41%。
GLII分析師表示,目前大陸大多數LED芯片廠商屬于小規模企業,預計未來兩年50%以上的LED芯片廠家將被迫退出或被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