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顯示屏專利2010年失效 市場將面臨重新組合
編輯:晨風 [ 2010-1-29 8:52:46 ] 文章來源:LED大屏網
有專家預計,從1990年開始所有提出的LED顯示屏相關專利,到2010年20年的有效專利期限將逐漸到期,因此有業內人士擔心,伴隨產業專利結構被打破,緊接而來的是LED產業格局的重新組合。
傳統守舊者跳出專利漩渦
起初,大多企業都憑借專利權來保護本身的利益,以日本市場為例,在2002年以前,日亞憑借1991~2001年間取得的74件基本專利,涵蓋了LED結構、外延、芯片、封裝的制造全過程技術及熒光粉等相關原材料,在LED領域具有絕對壟斷地位。這個時期,日亞主要依靠構建專利壁壘及專利訴訟阻止其他廠商進入市場與其競爭,以獲取高額的獨占市場利益。而在美國市場Cree公司更是擁有相當多LED顯示屏專利,如果要在美國市場營銷白光LED的話,就有相當大的機會侵犯到Cree的專利。當初各公司所構建的專利網,逐漸面臨薄弱化。在跨越專利期限之后,這些技術將會成為新興制造商發展的捷徑。在專利期限到來前,一些擁有專利技術的公司將可能采取擴大授權的策略。所以,在激烈的技術競爭環境下,歐美以及日本等主要LED企業一改過去的市場策略,日亞、豐田合成、Cree、飛利浦、OSRAM等企業都開始積極采取相互授權的方式,來回避專利問題。2006年的一些“專利事件”正反映了這一趨勢,美國歐司朗與安華高科技兩家LED照明系統制造商相互訴訟侵權,最后兩家宣布進行專利交互授權,歐司朗將同意安華高科技以歐司朗專利進行白光LED的制造與銷售,而安華高科技則授予歐司朗使用其專利,投入液晶面板背光用的LED系統制造等權利。這樣的變化在幾年前是無法想像的,制造商為了維護本身的利益,熱衷于專利侵權訴訟,使得其他生產廠家會無端的被卷入訴訟洪流中。但是今天,令人注目的各訴訟案件,逐漸以交換授權等和解方式收場。
新加入者呈現新機遇
隨著LED技術的完善與發展,一些新成立起來的制造商開始逐漸崛起。如臺灣已經是歐、美、日LED的主要產地,更是藍光LED芯片的重要量產地,就全球整體的生產能力而言,臺灣已經占全球40%左右,而在實際的產出與銷售量方面,也擁有全球市場的25%。不但如此,在質量方面,也已經追上一些LED大廠。有人認為,專利將一項項失效,臺灣LED產業開始占領高端產品市場,將成為這場市場整合后的最大受益者。雖然目前專利授權問題仍然是LED發展的障礙,不過有制造商認為,由于今年白光LED價格跌幅為25%,白光LED產能將擴充,這將有助于臺灣LED市場的開拓。同時,我國近些年LED產業的發展也變得十分迅猛,北京麥肯橋資訊有限公司近日發布了2006年大陸半導體照明產業最新數據:我國具有一定封裝規模的企業約600家,各種大大小小封裝企業已超過1000家。從分布地區來看,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江西、福建、渤海等地區。目前國內LED器件封裝能力約600億只/年。2006年國內高亮度LED封裝產品的銷售額約146億元,比2005年的100億元增長46%。通過數據,有專家預測,隨著LED專利的解凍,世界LED市場將形成新的格局,將從歐、美、日開始轉向中國等國家。
將面臨新一輪侵權戰
在距離2010年還有近三年的時間里,專利侵權的案件還在不斷發生。一位LED專利擁有制造商為此算了一筆賬,發現花費巨大人力資金獲得訴訟獲勝的賠償金,不如與這些后來者結盟,在某些地區收取授權金,不僅在成效上大幅度提升,甚至可以擴大市場。這樣使一些小生產廠得以擴充新的銷售渠道,還可以避免被卷入專利紛爭。同時,這些新興的LED制造商也會繼續開發出新的技術來擴大專利范圍,隨著未來交叉授權的企業的增加,另一波新的訴訟漩渦即將展開,專利權的投訴將更加復雜,這對傳統LED顯示屏企業將是一場不小的考驗。
LED顯示屏LED顯示屏|LED大屏幕565x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