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芯片巨頭日亞:封閉保守 照明市場難風光
編輯:清風 [ 2010-7-8 11:36:35 ] 文章來源:LED大屏網
根據研究機構LEDinside的統計,去年全球LED主要供應商的營收總計達到80.5億美元,較2008年成長5%。在排名上,去年日亞(Nichia)雖然營收下降近10%,為12.19億美元,但仍居全球首位,而且營業收入遠遠高于第二名歐司朗的7.24億美元。進一步分析其收入來源,我們不難發現,其銷售業績大部分來自高端LED顯示屏,保守估計也要在70%以上。同時,日亞的銷售策略是僅出售其封裝產品,而不提供熒光粉與芯片。隨著LED照明市場的快速發展,此種經營模式,還能不能為其帶來持續的高額利潤,面臨強大的競爭挑戰。目前全球LED市場烽煙四起,日亞需要盡早做出抉擇。
小功率優勢明顯發展大功率猶疑
·日亞小功率產品依然在全球高端顯示屏領域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高端顯示屏市場的高額利潤使日亞轉向大功率LED產品不夠堅決
目前日亞、CREE(科銳)、歐司朗、飛利浦,GE等LED及照明領域的五大公司,已經開始在各自占優勢地位的細分市場領域進行布局和圈地。對于日亞而言,其歷史的策略是占領高端顯示屏市場。日亞在高端顯示屏領域已經成為“王者”是不爭的事實,在小功率LED產品已經成為經典的傳統的成熟制造產品之時,日亞的小功率產品依然在全球高端顯示屏領域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全球高端顯示屏用管芯有70%以上來自日亞。而大功率產品,客觀地說,日亞是個追趕者。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享受高額利潤不思進取應該是重要原因。據了解,日亞在高端顯示屏市場的利潤非常高,業內人士估計甚至某些品種在200%以上。在享受高額利潤的同時進而投向大功率產品,似乎是順理成章。但實際并非如此,他們好像還在滿足地沉睡,所以我們看到,日亞在轉向大功率LED產品方面不夠堅決。
我們也可以比較一下LED領域的其他競爭對手,我們看到,科銳在大功率產品方面的優勢日益突出,照明市場的啟動使科銳如魚得水。歐司朗憑借其在汽車燈領域的牢固基礎,已經占據汽車燈的大部分市場。因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憑借小功率產品的技術優勢,日亞要牢牢守住其高端顯示屏市場的初衷,但是不是僅僅守住顯示屏市場就夠了,值得商榷。
依托日系終端優勢積極進軍背光領域
·目前,小功率LED芯片解決方案在背光源領域有優勢
·依托日本電視終端優勢,日亞進入背光源領域優勢明顯
日亞給人的感覺似乎更專注顯示屏,但日亞其實并沒有放棄照明和背光。正相反,日亞選擇了其更具優勢的中小功率領域做突破口。日亞中小功率芯片做得太好了,所以我們看到,日亞的發展路線是以中小功率芯片集成,達到大功率效果。
有觀點認為,一般小功率LED芯片的光效很少有超過100lm/W的,而日亞的小功率芯片的光效已經超過120lm/W,雖然功率小但每瓦的效率并不低,其應用首先應該是背光源。目前,大功率LED芯片解決方案還沒有成為背光源的主流方案,因此CREE切入背光源領域優勢是不明顯的,所以我們看到目前CREE對于背光源領域的應用采取的是先進入后回避,有點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意思。但日亞就不同了,無論從技術還是從產業環境特別是日系廠商產業的聯盟發展來看,日亞的優勢都可見一斑。中小功率是當下的背光技術,日亞能把握嗎?因為韓系LED也在進步,他們也有著名的三星和LG,LED背光電視是他們先啟動的,他們會給日亞空間嗎?TCL、康佳們會給日亞機會嗎?
“LED光源是大海,背光源是大海中當下最先涌動起來的大浪花。”洪震這樣形容背光源市場。的確,我們在各種場合、從各種分析機構的調研報告都可以感受到這朵高高躍起的浪花帶給業界的興奮。即使在金融危機最猖獗的時候,LED背光與3D、互聯網成為新TV時尚的賣點,一路逆市飄紅,更成為綠色環保、低碳、節能的新銳。
日亞正在積極地進入背光源領域。我們都知道,在背光源領域目前韓國和我國臺灣占有一定的優勢,而日亞的優勢就有日系終端廠商的結盟。日亞正在與日本的電視機企業進行緊密的聯合,依托日本電視終端的優勢,日亞進入背光源領域的優勢還是非常明顯的。
但是,背光源市場有其特殊性,就是對成本的要求。韓國和我國臺灣企業也正是利用了這一點,來鞏固自己的市場地位。當然如TCL等的中國大陸TV軍團在該領域也會當仁不讓,日亞會采取什么發展策略,相信業界都會非常關注。
掌握原始專利研發能力強
·在“LED組件”、“熒光體材料”和“LED封裝”三個領域占壓倒優勢
·藍寶石襯底和熒光粉,特別是芯片發光激發熒光粉結構專利有優勢
日本日亞化學公司是全球著名的LED芯片制造商,成立于1956年,其在1993年開發出世界第一顆藍光LED,震驚世界。1995年又推出了世界第一顆純綠光LED。在LED藍光芯片及白光LED專利技術方面,日亞始終處于霸主地位。
日亞的技術優勢來自于其擁有目前最好的熒光粉技術,同時,其藍寶石襯底外延生長技術優勢也極其明顯。2008年,日本IPB(從事知識產權相關咨詢業務的咨詢公司)以申請專利的質與量為評價標準,對從事LED照明業務廠商的技術競爭力進行了排名,認為日亞技術最具競爭力。據IPB統計,從1993年1月到2008年2月間發行的公開類專利公報約5400件,其中日亞在申請件數上雖名列第三,但在質量方面表現優異,特別是在“LED組件”、“熒光體材料”和“LED封裝”三個領域占壓倒優勢。TCL半導體光源研究院院長,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LED應用分會華南秘書長洪震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日亞最大的優勢是技術和專利以及傳統的營銷渠道,特別是藍寶石襯底技術和熒光粉技術,其中芯片發光激發熒光粉這種結構專利有優勢,另外在中小功率技術上,日亞的優勢也非常明顯,超越全球同行居于領先地位,在產業中目前還暫時無法撼動其高端產品的霸主地位。
同時,目前的高額利潤尚足以支撐其不斷進行技術研發,保持領先,但是否有尚足夠的時間,讓它在狼煙四起的照明、汽車燈、背光源、顯示屏四大領域從容地閑庭信步,看清拐點,時機稍縱即逝。半導體行業經常性的規律:“不是越老越值錢,而是快魚吃慢魚,皇帝人人都能做。”洪震表示。
立足中小功率拓展照明市場
·通過中小功率占優的組合集成技術應對大功率照明和背光源市場
·中小功率光效達每瓦120流明以上,已形成對大功率團隊挑戰
目前LED應用市場中汽車燈、背光源、顯示屏、照明等四大應用領域較為活躍。我們知道,照明應用一般來講需要的是大功率技術(大功率LED是照明目前的主打產品),對于日亞來講,轉向大功率照明市場不夠堅決似乎是可以理解的。面對LED照明市場出乎意料的快速崛起,日亞確實面臨大功率產品啟動較晚痛失先機,追趕乏力而不加大投入追趕將面臨永遠失去在LED大功率體系未來可能的領跑者的地位,甚至在某一天會失去LED王者的“皇冠”的抉擇。
但是從現在看,目前大功率產品的市場成熟度還不是很高,市場正在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階段,從資金和技術層面來講,日亞的后發優勢或者說爆發力是不可小覷的。洪震認為,日亞目前是LED行業領先的公司,無論是專利方面還是市場方面,通過中小功率占優的組合技術、集成技術應對目前的大功率照明和背光源,也不失是策略之一,把握好時機,彌補大功率技術部分短板,同時結盟日系企業,其王者地位短時間依然是難以動搖和撼動的。
日亞產品線中確實有光效相當高的產品,但是都是小電流產品。據了解,日亞白光目前只有一種型號NSPWR70CSS-K1達到了每瓦160流明的光效,50mA電流、150mW功率實測可以出180lm光,實際光效120lm,比標稱的低,但是已經是業內最高的了。
最近,日亞和豐田合成、松下、東芝、夏普等正在以聯盟的形式進入LED照明市場,東芝和夏普已經推出了以日亞和豐田合成技術為依托的LED球泡燈,成本相對較低,同時在中小功率情況下光效達到每瓦120流明以上,已經形成對CREE、歐司朗等大功率團隊的挑戰。
另外,日亞也在積極地推進大功率芯片產品。據了解,日亞近期也推出了一些大功率的方案,雖然光效還追不上科銳,但憑借其雄厚的資金實力,很難說日亞不會在未來的某一天爆發,因為日亞并沒有放棄照明行業。日亞應該知道失去明天的照明光源對LED昔日的領導者的日亞意味著有可能將永遠失去明天的LED世界。
布局中國相對緩慢未來發展陷入被動
·尋找新收入源,切入中低端市場,將在中國開設新工廠
·在上海成立銷售公司,在照明領域,積極推動公司的照明解決方案
科銳去年11月在中國建設芯片廠,此事對日亞應該還是有很大觸動的。
日亞如果還想在未來繼續保持其LED行業霸主地位的話,放棄任何一個市場都是不明智的。如果不上背光,日亞將喪失優勢,進而影響整個日系廠商在電視領域的優勢。照明就更不用說了,中國企業占到了全球整個照明領域企業的一半以上,而LED替代傳統照明也已經成為必然趨勢,日亞在中國進行戰略部署是必然的,其動手越晚將越被動。
日亞對中國市場不能說不重視。日本日亞化學執行副社長兼首席運營官田崎登去年在SSL大會上就曾經表示,日亞為了尋找新的收入源,準備切入中低端市場,并宣布將在中國開設新工廠。田崎登指出,到2020年中國大陸將成為一個真正的“大市場”。
在中國顯示屏市場,日亞的競爭力毋庸置疑,日亞一定不會放棄高端顯示屏領域的市場份額。但記者在采訪中也了解到,日亞對客戶似乎有些“傲慢”,我們仔細分析,不難發現,其實日亞之前更像我們常說的“國有企業”,并不是以市場、以客戶為導向,而是以專利保護下的技術引以為豪,現在這種情況正在發生改變。近一段時期,日亞在上海成立了日亞上海銷售公司,日亞的銷售公司現在是非常積極地與客戶接觸,特別是在照明領域,一改常態,積極地幫助照明企業推動公司的照明解決方案。以往日亞給人的印象是偏于保守,日亞自己也意識到并深知這種狀況,但目前我們看到,這種保守印象正在成為過去,特別是進入照明領域之后,日亞也在積極地推廣自己,積極地與合作伙伴撬動照明市場。
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LED應用分會華南秘書長洪震認為,目前中國大陸LED產業最大的問題是企業非常多,非常散,產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目前看對日亞還構不成太大的威脅和觸動。從知識產權的角度看,日亞其實本來是希望大陸企業也好、市場也好,快速發展和壯大起來,形成行業集聚,這樣對日亞來講,他的知識產權策略才能夠得以貫徹。不過面對背光源和照明行業LED產品的變數,傳統意義上的LED專利的破局正在蔓延。
記者點評
封閉保守經營模式照明市場難風光
梁紅兵
對業界來講,日亞可能過于神秘了,其保守、封閉的經營模式,使業界對其了解并不多。
日亞的前身是一家化學品公司,一直自以為是小公司,雖然現在已經是事實上的大公司,但其確實不太開放。在運作模式、合作方式等方面還是偏于保守,日亞似乎很滿足于現在的高利潤。但面對目前全球LED市場群雄并起的挑戰,日亞需要做大的抉擇。
日亞曾經是LED行業的領跑者,這一行業很多的游戲規則是他們在某一階段經過深思熟慮確定下來的。日亞只賣封裝產品不賣芯片,這樣就增加了自己的附加值和利潤,同時也有效地防止了別人對他的侵權。但是在未來,日亞還能不能保持這種態勢,需要推敲。因為一旦進入照明這一巨大的市場,照明行業在LED光源方面出現了光源與燈具的強融合趨勢,亂了傳統的照明行業,也同時亂了LED行業的專利布局和產業鏈結構。傳統意義上的LED通用化模塊很可能被差異化“異類”產品取代,再面對來自第二、第三團隊的競爭,特別是韓國和中國臺灣及大陸地區的競爭,面對照明市場的專利和產品的汪洋大海,有著專利和技術優勢而缺乏照明技術積淀的日亞將采取什么樣的策略業界是很關注的。
經營模式上改變對日亞來講應該是勢在必行,需要日亞認真考慮。
在2002年以前,日亞憑借1991年至2001年間取得的74件基本專利,涵蓋了LED結構、外延、芯片、封裝的制造全過程技術及熒光粉等相關原材料,在LED領域具有絕對壟斷地位。這個時期,日亞主要依靠構建專利壁壘及專利訴訟阻止其他廠商進入市場與其競爭,以獲取高額的獨占市場利益。
日亞取得藍色LED生產及電極構造等眾多基本專利后,堅持不對外提供授權,僅采自行生產策略,意圖獨占市場,使得藍光LED價格高昂。連日系廠商都認為,日亞的這種策略將使日本在藍光及白光LED競爭中,逐步被歐美及其他國家的LED業者搶得先機,將對日本LED產業造成嚴重傷害。
技術的快速發展也迫使技術領先企業放棄獨自發展的念頭,轉而趨向多邊技術合作。最明顯的其實就是日亞,其在2002年還希望只靠自身的技術繼續白色LED的開發,但現在為了進一步發展白色LED市場,轉而趨向有效利用多方的專利合作,來提高技術和產品開發速度。日亞在最近宣布放棄404專利,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這種考慮。
很遺憾記者此次沒有采訪到日亞的高層,有些觀點只是通過市場的觀察而做出的,并沒有得到日亞相關人員的證實。不過,我們希望日亞作為全球LED的領導廠商,在未來照明領域能夠一路走好,繼續引領并推動行業發展。
LED芯片LED顯示屏|LED大屏幕565x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