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6月6日,以“引領輕量化未來”為主題的康得新歐洲復合材料研發中心投運儀式在德國巴伐利亞州首府慕尼黑隆重舉行。作為康得新碳纖維汽車輕量化生態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研發中心具備工業級研發設計能力,可進行碳纖維汽車部件的研發、試制和小批生產。它的建成和投運將為碳纖維輕量化生態平臺再添新的動力,為中國復合材料產業趕超國際先進水平奠定堅實的基礎;并將成為中德兩國在汽車輕量化領域進行技術交流、產業合作、資本合作、市場合作的重要平臺,助推汽車輕量化產業快速發展,引領我國汽車工業實現彎道超越。
康得新歐洲復合材料研發中心外景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德國特命全權大使史明德,德國巴伐利亞州副州長兼經濟、媒體、能源與技術部部長Ilse Aigner,中國駐慕尼黑總領事毛靜秋,中國駐慕尼黑領事館商務參贊裴永貴,德國中國商會總干事段煒、德國碳纖維聯盟副董事長Monika Kreutzmann等中德兩國政府要員;寶馬集團亞洲區政府和涉外事務總監吳燕彥、北汽新技術研究院副院長王旭,蔚來汽車德國公司總經理張暉,CATL寧德時代新能源德國公司總經理黃瑋、戴姆勒公司材料與概念設計部負責人Füller Karl-Heinz,奧迪汽車公司輕量化負責人Tropschuh Peter-Felix等客戶,德國Fritzmeier集團CEO Georg Fritzmeier,中國銀行慕尼黑分行總經理楊海泳,世福資本(中國-中東歐基金)總裁陳進女士,慕尼黑工業大學碳纖維復合材料研究所所長、KDX歐洲復合材料研發中心專家委員會主席Klaus Drechsler,康得、康得新集團董事長鐘玉,康得新集團CEO徐曙等公司高管以及AMG、BENTELER、MAGNA和VOITH等汽車行業的代表,空客、波音等民用航空企業代表,SGL等碳纖維及復合材料領域的代表,金融銀行投資界人士和媒體界人士等共計260余人出席了儀式。
會前合影(左起:慕尼黑工業大學碳纖維復合材料研究所所長、KDX歐洲復合材料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主席Klaus Drechsler教授,康得、康得新集團董事長鐘玉,德國巴伐利亞州副州長兼經濟、媒體、能源與技術部部長Ilse Aigner,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德國特命全權大使史明德,康得新集團CEO徐曙,康得新歐洲復合材料研發中心總經理何鵬)
入場嘉賓簽名
康得新歐洲復合材料研發中心投運儀式現場
康得新歐洲復合材料研發中心投運儀式現場
15時10分,在熱烈的氛圍中,投運儀式正式開始。首先由康得、康得新集團董事長鐘玉向來賓致歡迎辭。
康得、康得新集團董事長鐘玉先生在康得新歐洲復合材料研發中心投運儀式上向來賓致辭
鐘玉董事長說:“2014年,我隨李克強總理訪問德國,恰逢兩國簽署了以“共塑創新”為主題的《中德合作行動綱要》,由此開啟了中德創新合作的歷程,在2014年10月10日,在默克爾總理為李克強總理舉行的歡迎午宴上,我向兩國總理匯報了康得、康得新集團與德國企業合作建設全球領先的碳纖維輕量化生態平臺和創新研發平臺的構想,得到他們的大力支持。三年之后,就在6月1日,我隨李克強總理訪德,再次出席歡迎午宴,并向兩國總理匯報了三年來所取得的豐碩成果,匯報汽車輕量化生態平臺已經打造成功,將會助力中德兩國汽車輕量化引領全球時,兩國總理均給予高度評價。
“康得、康得新集團打造的碳纖維汽車輕量化生態平臺是中德兩國創新合作的結晶。它包括中安信的高性能碳纖維原絲和碳絲生產基地,年產15000噸原絲、5100噸碳絲,已經于去年7月26日投產。目前T700、T800、T900、T1000均實現穩定量產,良品率達到97.5%,保證了未來碳纖維輕量化需求。
“康得復材工業4.0版智能化碳纖維車體及部件制造工廠,占地400畝,總投資30.98億元,建成后將年產5萬輛新能源汽車碳纖維車體、150萬件碳纖維部件,成為全球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碳纖維復合材料部件生產企業。工藝涵蓋: HP-RTM、Surface-RTM、Wet Pressing、C-SMC、PCM等,形成新材料工業4.0智能制造平臺,為生態平臺快速提升產能提供強大保障。
“與擁有規模化生產碳纖維部件設計經驗的德國雷丁公司合資建立康得新-雷丁歐洲汽車設計中心,以最先進的理念及技術開拓輕量化之路。
“作為中德合作的典范,康得新歐洲復合材料研發中心是在原慕尼黑工大實驗室級研發中心基礎上,由康得新集團投資3000萬歐元建成的,目前已經是一個研發試制面積3000平米的工業級研發中心,聚集了一批高端人才、擁有一流的研發設備和一流的合作創新研發伙伴,可進行碳纖維汽車部件的研發、試制和小批生產,跨入了世界頂尖汽車復合材料研發機構的行列。”
鐘玉董事長還介紹,目前,康得、康得新集團正計劃以該研發中心和康得復材在國內的研究院為依托,由中國復合材料學會和德國碳纖維復合材料聯盟共同發起,攜手兩國的產業界與高校及研究單位,共同打造中德兩國國家級的汽車復合材料輕量化工程技術創新中心,該項目也得到了中國科技部和德國聯邦教研部、德國巴伐利亞州政府的共同支持。
在致辭的最后,鐘玉董事長說:“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國和銷售國,擁有全球最大的市場,我衷心希望中德兩國政府,兩國企業,共同努力推動汽車輕量化未來,共享中國汽車發展機遇,共同去引領全球。”
德國巴伐利亞州副州長兼經濟、媒體、能源與技術部部長Ilse Aigner為康得新歐洲復合材料研發中心投運儀式致辭時表示:巴伐利亞州是德國的經濟重鎮,是促進中德關系發展的先鋒,寶馬、奧迪、西門子等國際企業巨頭就在巴州;巴伐利亞州也是創新之州,正在投資7億歐元打造碳纖維之“谷”,其核心就是碳纖維輕量化,所以康得新歐洲復合材料研發中心的投運正當其時,將為我們碳纖維谷的建設和發展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今年是中國的雞年,金雞意味著熱情、積極和快樂,象征著現今的中德關系,也正適合舉辦今天的投運慶典,祝賀康得新和康得新歐洲復合材料研發中心!我們將為研發中心提供公平的國民待遇,全力支持研發中心的發展!
德國巴伐利亞州副州長兼經濟、媒體、能源與技術部部長Ilse Aigner為康得新歐洲復合材料研發中心投運儀式致辭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德國特命全權大使史明德先生也隨后致辭,大使指出:李克強總理成功訪德,與默克爾總理共同為雙邊關系指明新的方向;7月初,習近平主席將訪德并出席G20漢堡峰會,必將推動雙邊關系更上一層樓;“中國制造2025”與德國“工業4.0”穩步對接及“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將為中德合作提供更廣闊空間,康得新歐洲復合材料研發中心就是中德深度合作的典范。
中德在碳纖維汽車輕量化領域合作的潛力巨大,中國政府制定了新能源電動汽車2020年200萬輛、2025年700萬輛的產銷目標,現在全球有200萬輛新能源電動汽車,中國就有100萬輛,因此我相信這個目標一定會實現;目前在新能源電動汽車領域中國的技術水平與世界各國平起平坐,我希望通過中德合作的康得新歐洲復合材料研發中心能夠把更高水平、更高性能的技術和產品帶到中國,為減緩氣候變化做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德國特命全權大使史明德先生在康得新歐洲復合材料研發中心投運儀式上致辭
巴伐利亞州副州長兼經濟部長Ilse Aigner女士、史明德大使和鐘玉董事長接受訪談
史明德大使致辭結束后,主持人現場對鐘玉董事長進行了訪談。針對主持人提出的到2025年中國新能源電動汽車的產銷量將達到700萬輛;到2050年中國的汽車保有量將達到5億輛,對這兩個數字有何看法的問題,鐘玉董事長給出了精彩的回答:首先,這兩個數字表明中國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國和生產國,為大家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機遇。其次,前幾天克強總理在默克爾舉行的招待午宴上說:30年前一個鄰國只是想同我們做貿易而不合作,把汽車賣給我們,而德國卻選擇了合作,所以到今天德國品牌的汽車占據了中國40%的市場;隨著2015年巴黎氣候大會的召開,將給中德合作帶來巨大的機遇,引領未來的汽車輕量化市場。最后,這也意味著一種挑戰,我們需要從設計端、材料端、工藝端,不斷地進行合作創新,不斷提高性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滿足汽車工業的要求。中德合作建立的汽車輕量化生態平臺以及康得新歐洲復合材料研發平臺,具備了從全產業鏈進行技術合作創新的基礎,迎接面臨的挑戰,共同創新,引領輕量化未來。
訪談活動結束后活動現場舉行了隆重的揭幕儀式,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德國特命全權大使史明德,德國巴伐利亞州副州長兼經濟、媒體、能源與技術部部長Ilse Aigner,北汽研究院副院長王旭,蔚來汽車德國中心總經理張暉,寶馬集團亞洲區政府和涉外事務總監吳燕彥,康得、康得新集團董事長鐘玉,康得新集團CEO徐曙,慕尼黑工業大學碳纖維復合材料研究所所長、KDX歐洲復合材料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主席Klaus Drechsler一起上臺為研發中心的投運揭幕,隨著大幕徐徐拉開,康得新歐洲復合材料研發中心投入運行,正式拉開中德汽車產業合作發展新紀元。
來自中德政府、企業嘉賓共同按下歐洲復合材料研發中心投運啟動按鈕(左起:北汽研究院副院長王旭,蔚來汽車德國公司總經理張暉,康得、康得新集團董事長鐘玉,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德國特命全權大使史明德,德國巴伐利亞州副州長兼經濟、媒體、能源與技術部部長Ilse Aigner,康得新集團CEO徐曙,慕尼黑工業大學碳纖維復合材料研究所所長、KDX歐洲復合材料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主席Klaus Drechsler,寶馬集團亞洲政府及涉外事務總監吳燕彥
研發中心試制試驗室
儀式禮成后,由康得新歐洲復合材料研發中心總經理何鵬對研發中心定位、團隊、設備、規模進行詳細介紹。何鵬表示,康得新歐洲復合材料研發中心是一個開放的研發平臺,不僅屬于康得新、巴伐利亞州、德國、中國,更是一個屬于全球和合作伙伴的研發中心,將成為中德、中歐、全球合作創新研發、技術交流、產業投資的平臺;也將成為德國和歐洲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有效窗口,它的投運一定會給全球碳纖維輕量化產業帶來新的發展動力,引領輕量化未來。
康得新歐洲復合材料研發中心總經理何鵬對研發中心詳細介紹
北汽集團研究院副院長、資深汽車輕量化專家王旭作為客戶代表發言時表示,康得、康得新集團整合全球優勢資源、共同打造世界級汽車輕量化生態平臺,為整車廠商提供了從輕量化設計、研發、樣件試制以及大批量生產的解決方案,這正是客戶所需要的。康得新歐洲復合材料研發中心的投運可以說是恰逢其時,是康得新汽車輕量化生態平臺技術水平再攀高峰的一個重要標志,將為即將到來的碳纖維輕量化產業的爆發、碳纖維復合材料部件的大規模生產提供世界水平的技術創新服務。
在今年4月,康得復材與北汽簽訂了一份碳纖維汽車部件的量產訂單,這是中國首個汽車碳纖維部件量產項目的訂單,在中國碳纖維汽車輕量化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標志中國碳纖維汽車輕量化進入量產新紀元,中國的碳纖維產業進入了應用4.0時代。
北汽集團研究院副院長、資深汽車輕量化專家王旭發言
隨后寶馬集團亞太政府和涉外事務總監吳燕彥、中國銀行慕尼黑分行總經理楊海泳、德國GFG董事長 Fritzmeier等合作伙伴分別上臺致辭,對康得新歐洲復合材料研發中心投運表示熱烈祝賀,對打造的汽車輕量化生態平臺予以高度評價,作為康得新的伙伴積極推動雙方合作,實現共贏。
寶馬集團亞太政府和涉外事務總監吳燕彥女士發言
中國銀行慕尼黑分行行長楊海泳發言
德國GFG董事長Fritzmeier先生致辭
最后,慕尼黑工業大學碳纖維復合材料研究所所長、KDX歐洲復合材料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主席Klaus Drechsler在發言中回顧了慕尼黑工大與康得新合作建設康得新歐洲復合材料研發中心的歷程,在中德緊密合作和努力下建成了世界頂尖水平的研發中心,將使康得新的碳纖維輕量化生態平臺的技術水平再次攀上新的高峰,為康得新引領全球輕量化未來目標的實現增添了更加強勁的動力。
慕尼黑工業大學碳纖維復合材料研究所所長、KDX歐洲復合材料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主席Klaus Drechsler教授發言
儀式會議結束后,鐘玉董事長、CEO徐曙帶領公司高管陪同史明德大使、Ilse Aigner女士等眾多嘉賓和客戶參觀了康得新歐洲復合材料研發中心,向客人詳細介紹了研發中心的布局,工業級實驗室,研發試制設備及高科技碳纖維產品,觀看了產品的全自動小批量試制過程,嘉賓對世界領先的全自動工業級研發設備及試制表示由衷地贊嘆,對康得新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建成世界一流的研發中心表示驚嘆,稱贊康得新又創造了一個新的奇跡!
在參觀過程中,Aigner副州長非常風趣的提議與鐘總共同舉起研發中心新開發窗型的碳纖維部件并擺好了pose, 寓意中德合作共向輕量化未來
鐘玉董事長向Aigner女士介紹最新研發成果并共同探討碳纖維未來
Ilse Aigner女士表示:康得新的研發中心另在她印象深刻,的確是高水平的,將會提高碳纖維“谷”在全球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州政府將動用政府的中小企業扶持基金予以支持。
康得新歐洲復合材料研發中心總經理何鵬向史明德大使(左一)、中國駐慕尼黑總領事毛靜秋總領事(左二)介紹研發實驗室
與會嘉賓分組參觀研發中心實驗室
康得復材COO張保平與寧德時代新能源CATL歐洲總經理黃瑋合影
康得復材COO張保平與德國寶馬集團亞太政府和涉外事務總監吳燕彥、蔚來汽車德國總經理張暉、北汽研究院副院長王旭、北汽產業投資副總裁李輝合影
戴姆勒集團輕量化負責人Füller Karl-Heinz表示:這個研發中心是他所見過的規模最大、技術水平最高、研發能力的汽車復合材料研發中心;碳纖維輕量化戴姆勒公司最重要的技術方向之一,通過今天的參觀和交流,我們對康得新的碳纖維輕量化生態和研發平臺有了深入的了解,今后將展開全方位的合作。
空客公司的Daniel De La Parte表示:康得新歐洲復合材料研發中心的能力和水平完全符合空客的要求,并對未來空客用復合材料的研發方向有所啟迪,未來的合作空間很大。
鐘玉董事長與蔚來汽車德國公司總經理張暉合影
參觀結束后,康得新歐洲研發中心舉行盛大晚宴,招待出席本次儀式的各界嘉賓,慶祝康得新歐洲復合材料研發中心投運儀式圓滿成功。
在宴會上鐘玉董事長用英文發表了熱情洋溢的祝酒詞:女士們、先生們,感謝各位出席康得新歐洲復合材料研發中心投運儀式。研發中心作為一個平臺,不僅屬于康得新、慕尼黑工大,還屬于所有的合作伙伴;不僅屬于中國、德國,還屬于全世界。中國有句俗語:眾人拾柴火焰高。中國的輕量化市場是巨大的,讓我們攜手引領世界輕量化未來,在中國市場分享成功、實現共贏,為創造一個節能環保的美好世界做出不懈努力。女士們,先生們,讓我們舉起酒杯,為各位的身體健康、事業成功干杯!
晚宴現場
晚宴演出
出席康得新歐洲復合材料研發中心投運儀式全體員工合影
伴隨此次總理訪德,中德之間關系持續升溫,簽署了《中德合作行動綱要》和《第四輪中德政府磋商聯合聲明》兩份文件,高度肯定了中德雙方在務實合作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對未來深化在智能制造、航空、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由中德合作打造的全球最大,世界唯一的康得新碳纖維輕量化生態平臺就是中德兩國合作的踐行者。作為中德合作的典范、康得新歐洲復合研發中心投入運營與打造中德兩國國家級的汽車復合材料輕量化工程技術創新中心,加強了中德兩國在智能制造與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創新合作,并在進一步發展壯大汽車輕量化生態平臺的同時,促進了更多中德、中歐企業和合作伙伴在碳纖維輕量化方面進行合作創新,共同引領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