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歲末,各種年終總結相繼而出,對于LED行業,不同的媒體不同的個人,都會有著各自的解讀。從不同的內容中
,我們總能看到共性,他們如何總結2016年?
關鍵詞
各類總結五花八門,三星LED中國區總經理唐國慶六字真言最具代表性
一是售
面對波譎云詭的市場競爭,飛利浦、歐司朗等國際巨頭紛紛采取“瘦身”策略。不久前,飛利浦將LumiLEDs80.1%的股權售予Apollo(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而交易的意向價格也由最初金沙江創投的33億美元下降為20億美元。
飛利浦為什么要賣LumiLEDs?一是LumiLEDs的贏利機會減少了,在飛利浦業務體系中的戰略位置不那么重要了,還有一個難以言說的可能是“真流明敗給了仿流明”。畢竟這幾年國內的LED產業發展迅速,創造了那么多超高性價比的產品,飛利浦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已顯得力不從心。
與此同時,歐司朗出售旗下子公司朗德萬斯(LEDVANCE)、三安擬收購歐司朗……當我們把這些事件關聯起來看時,一個無法回避的事實已擺在眼前:不管你賣與不賣,歷史發展的趨勢已不可阻擋,只不過是遲早的問題而已。
二是退
今年9月,GE宣稱將退出亞洲和拉美的照明市場。在我看來,這也許是一種“以退為進”,或者說“以退求好”的策略。在Interband推出的2016“全球最具價值品牌榜單”中,GE品牌價值排名雖然由去年的第八名下降為第十名,但仍高達431億美元,比2015年上漲2%。不久前,GE與三星電子簽署了全球性的專利授權協議。可見,GE更看重在專利領域的布局。
三是訴
這主要以日亞為代表。據不完全統計,日亞今年的專利訴訟官司達17例,這也就是說,專利可能是這些跨國公司的最后堡壘了。反過來講,這也是中國公司的一大悲哀,LED產業發展這么多年,始終沒有解決白光LED專利的問題,也無法堂而皇之地進入歐美主流市場。
四是創
中國LED企業還是有創新能力的。例如,有家LED芯片企業叫圓融科技,完全依靠本土力量,沒有請一個海歸、外國專家,通過自身艱苦卓絕的奮斗創造了芯片界的奇跡。它在收購青島杰生后,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在深紫外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創造了單顆芯片最大光功率176毫瓦的世界紀錄,芯片壽命超過一萬小時,并榮膺國家科學進步二等獎。這些都是中國LED企業強大創造力的典型代表。
五是盈
所謂盈,即是指企業的盈利。據了解,在32家LED上市公司中,有29家實現了營收增長,23家實現了凈利潤增長,整體表現是比較不錯的。
六是漲
這是今年的一場壓軸大戲。玻璃漲40%,鋁30%,鐵40%,紙箱30%-40%……這些與制造業緊密相連的原材料配件“漲”聲一片,并且繼續呈現攀升態勢,對整個LED產業將產生比較大的影響。到年底前,有些小企業可能支撐不住而關停倒閉,而堅守下來的則可能成功突圍。
數據
2016年LED照明市場規模多少?LEDinside相關報告給出了回答。
來自集邦咨詢旗下LEDinside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LED市場產值達148億美元,年成長3.4%。目前,整個LED行業已經進入成熟期,市場競爭激烈,毛利率不斷下滑,市場增速正持續放緩。
集邦咨詢旗下LEDinside資深分析師余彬表示,2016年,中國LED照明出口總值基本持平,照明對行業的推動力顯不足。不過2016年價格止跌,在車用、小間距等細分領域的推動下,行業依然保持增長態勢。
上游LED芯片領域,2016年市場規模達139億人民幣,同比成長9%,芯片國產率上升至76%,前十大廠商市占率上升至77%;中游封裝領域,2016年市場規模達到589億人民幣,同比成長6%,國產率上升至67%,前十大廠商市占率上升至43%。
2016年全球工業照明市場規模為29.32億美金,之后幾年以超過15%的增長率成長,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52.04億美金。2016年全球醫療手術燈照明市場達6.12億美元,到2020年全球醫療手術燈照明市場將成長到7.87億美元。目前醫療照明主要制造地區為歐洲和美國,其中歐洲LED醫療照明制造占比45%,為全球最大,其次為美國,占比25%。
他們如何展望2017年?
領域
2017年照明哪個細分市場最受歡迎?援引千家照明網2016年照明行業分析報告。
據調查發現,40%的受訪燈飾展展商及買家認為LED及環保照明于2017年有最大的增長潛力,比去年同期上升14%,其次為商業照明及家居照明。而隨著LED照明產品產量增加,大部分受訪者認為在未來一至三年內,零售價及出廠價都會有所下降。而在LED產品的應用范疇方面,32%的受訪者認為室內家居照明在未來兩年最具發展潛力,而21%則認為智能照明系統相對有潛力。
產品
2017年哪項新產品會問世?集邦咨詢旗下LEDinside研究協理儲于超給出了回答。
2017年另一件重要的事情便是Micro LED產品可望問世。Micro LED有機會取代OLED面板的次世代顯示技術,吸引許多品牌大廠投入研發資源。雖然現階段Micro LED距離取代現有的TFT-LCD(液晶)及OLED顯示器仍相當遙遠,且市場上也仍有眾多新型顯示器技術在競爭,但部分廠商已計劃推出市場定位不同于LCD或者是OLED面板的Micro LED顯示應用,透過較低的PPI或相對較少的像素數量來加速實現量產。LEDinside預估2017年將會見到Micro LED相關產品陸續問世。
企業
LED企業該怎樣尋求新的方位?三星LED中國區總經理唐國慶提出建議。
正如古詩所言: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們已經身處半導體照明的時代,但我們可能還沒有完全認識到在這個時代如何前行。在這方面,國際巨頭看得更清楚些,該退的退,該賣的賣,該合作的合作。我認為,中國的LED產業要真正爭得國際市場可能要分三部曲。
第一步是讓我們的產品、設計進入國際市場并獲得認可。從目前來看,光源類產品已一馬當先。比如,雷士、歐普等品牌的光源類產品在歐美等主流市場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不過,中國的研發設計要獲得國際市場認可需要一定的時間,這跟歷史、文化、理念等因素有關。所以,對國內的燈飾照明企業,特別是古鎮的企業來講,怎樣引進設計人才、怎樣把公司開到國外,這些都需要我們進一步學習。
第二步是國內LED企業可以從跨道、跨界、跨國三方面進行突破,開辟新的道路。
一是跨道。以木林森為例,從封裝到光源,再到成品燈具的產業垂直整合,通過收購LED燈絲燈、朗德萬斯(LEDVANCE)等進行海外渠道拓展,跨出了一條新的路子。
二是跨界。如鴻利光電,本以封裝起家,收購了深圳斯邁得光電、萊帝亞照明等企業,現在在汽車信號燈領域做得也非常不錯。今年6月,鴻利光電改名為鴻利智匯,積極布局車聯網產業,打造“LED+車聯網”雙主業業態。其它如利亞德、勤上光電等企業跨得就更遠了。我認為做LED也不一定要在原來的小圈子里轉,跨界也許會遇見更美麗的風景。
三是跨國。例如,飛樂音響通過收購喜萬年,在開拓國際市場上頗有成效;歐普在荷蘭設立地區總部,為進軍歐洲市場增添了強大助力;立達信站在廈門看世界,球泡燈賣到了全球各個角落……沒有中國制造,哪來中國創造?這些企業敢于走出國門,對于中國LED產業的國際化征程來說,都是非常不錯的開局。
第三步是在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還要善于挖掘新的元素。比如:2835之后有沒有新的突破性產品出來?三星推出的CSP目前已漸市場認可,許多廠家都在跟進。
再如,南昌大學的一位教授已經將黃光光效提高至130多lm/w,這意味著黃、青、綠、藍等五基色的光源可能研發出來,這就去除了熒光粉,也避免了藍光危害等問題。